我们避开“僵尸股”的思路应该是怎样的?
股票主要分列为两类,一类是“成长型”,一类是“价值型”。事实上,这两类分别就是指股票价格相对其所代表的公司资产而言是贵了,还是便宜了。“成长型”往往主要是指那些吸引人的、快速增长的股票, “价值型”主要是指那些业务相对传统、增速平缓的公司。剩下的就是处在这两者之间的“中性型”公司。根据多维资产公司基于1993年至2008年的统计,价值股往往比其他股更能给出一个6%至8%的折扣。
在我们看来,价值股之所以能给你一个折扣价, 是因为价值股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落后于市场,甚至落后市场10年。可以说,所谓超额收益实际就是对价值股可能存在落后市场风险的补偿。既然如此,我们避开“僵尸股”的思路也就很简单:
一是看,这个价值型的公司的折价,与同类的成长股相比,算不算一种合理的补偿。这里往往会用到一些价值投资的估值方法,这在下文的第二条规律中我们有详细阐述(P26)。在一些必要的时候,还会用到一些常识判断。如果你没理顺这个问题,很多时候,你以为买到了便宜的股票,其实那根本谈不上是合理的低估,因为那可能压根儿不值这个价。
二是看,这个价值股是否处在回归价值的时间过程中。如果你搞错了时间表,那很可能永远等不到那辆实现你收益的火车,而这一点,往往会在一开始就被我们忽略。这你可以从第一条规律中获得启发。
第一条规律:兴许只是时间问题
鉴于第一个思路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先来说说时间问题。这一点其实足够让你摆脱当前多数走势图如同死亡时的心跳那样的心电图线的“僵尸股”。
在近10年的“僵尸股”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沃尔玛。这家零售巨头这10年以来,成功度过长时间的萧条,增加了约1500亿美元收入,每股收益还增加了两倍之多,然而股价相对10年前的价格,只上涨了11%。
这的确是一件很恼人的事。不过,在我们看来, 沃尔玛就属于典型的对“时间价值”的选择性遗忘。
要知道,10年前,沃尔玛不是一个典型的价值股。根据Gurufocus的数据,沃尔玛10年前的市盈率高于40倍,后来才慢慢稳步下降。然而,正是遗忘了这一点,投资者为此付出了代价。毕竟不是所有买热门股的行为,都能管叫价值投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热门股价格下降时,可能会变成一只价值股。但实际情况是,当投资者在5年前、10年前买沃尔玛的时候, 这还是一只价值高估的股票。
你可以这么理解,沃尔玛的价格之所以长期没有上涨,是因为我们还在为1982年到2000年大盘股的股票泡沫买单呢,而且这个过程从崩盘开始长达11年。这就是过去20年来价值高估泡沫积累下来的结果。
从1980年到2000年,美国最大的100只股票年均回报是62%。从1970年到2010年中的任意20年,投资者可以发现大盘股的平均年回报率上升了13%。除了这些大公司的股票回报外,那些公司的增长也很惊人,辉瑞从1980年到2000年上涨了4000%,而英特尔从1986年到2000年上涨了5000%。
有时候,消化股价的泡沫,就得花去那么久的时间。在投资行为中,在便宜的价格买入,往往可以掩盖掉很多问题,但在当前市场繁荣时期,我们反倒对
那些真正的价值股难以辨认。
在国内,蓝筹股自2 0 0 8年以来的确也怎么没什么动静。就像文中一开头所提到的“博时上证超级大盘指数”,该基金自2009年12月成立以来,下跌了38.81%(截至1月4日),比同期的上证指数还要差6.35%。你不能说这些蓝筹股不值得投资,而是你在2009年年底买入这些蓝筹标的股的时候,你还在为这些蓝筹股的泡沫买单。从长期来看,这些蓝筹股早已在前两轮的泡沫中实现了惊人的上涨幅度。
仔细分析博时超大盘指数中的前十大重仓股,除了贵州茅台、阳泉煤业(原国阳新能)有较长的上市史—8年以上,其他如工商银行、中国联通、中国石油等,基本都在2007年泡沫时期上市。就算有些是价值股,但他们至今在消化2007年时期的泡沫,就好像沃尔玛在过去10年显然是一只被过分炒作的股票。
不过有一点还算乐观,就是说,在近10年,如果根据内在价值规律,个股正在回归自身价值的过程中,那这些股票的基本面没有下降,不少还在上扬。
或许,从现阶段看,像沃尔玛这样的股票又是一笔值得做的买卖:首先,如今的沃尔玛仍旧是一家高质量的公司,比起10年前的沃尔玛更是如此。其次, 如果当时是买入的时点出现了问题,那现在的市场价格恐怕比当年更趋于本身价值。
股票市场就像是一个钟摆,重力让钟摆左右摆动。在投资上,与物理中的重力理论相对应的就是均值回归理论。躁动的市场情绪在两个极端摆动:贪婪和恐惧。股票价格则在高估和低估中摇摆,这也就意味着,在你对蓝筹股的收益率产生绝望的时候,或许,也就是它的钟摆从低点上扬的时候,也就是该实现价值回归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