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银行)宣传自己的理财(理财)产品时,采用的收益有预期收益率、固定收益率和最低收益率(保本收益率)三种。预期收益率一般比较高,指的是在理想情况下理财(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这就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预期的收益可能最终不能实现。
趋向保守理财(理财)、但又想追求高于储蓄存款收益的张强,于去年投资50万元购买了一款新股申购型理财(理财)产品。当时,该款理财(理财)产品宣传的预期年收益率为15%。但一年下来,张强并没有得到15%的回报,该款理财(理财)产品的年收益仅在10%,仅是理财(理财)产品宣传的年收益的三分之二。不解的张强询问银行(银行),为什么银行(银行)的承诺会大幅缩水。他得到的答复是:预期收益率不等于实际收益率,并不是“保证年收益”。
无独有偶,投资银行(银行)信托理财(理财)产品的葛女士,也对银行(银行)的理财(理财)产品收益有异议。她2005年初购买的一款2年期的银行(银行)理财(理财)产品,银行(银行)营销人员说是收益率绝对在10%以上。但今年该款理财(理财)产品到期时,葛女士只拿到5.5%的年收益率。(来源:股票学习网;p8.cn) 觉得受骗的葛女士质问银行(银行),但银行(银行)负责人给予的答复是:当时宣传中所说的是预期累计收益率,并不是预期的年预期收益率。
类似于“提高”年收益率宣传的还有基金(基金)产品,例如某一只基金(基金)在拆分后以1元价格申购时,宣传说是该只基金(基金)成立以来实现收益率达167%。但细心的投资者一计算,就会发现基金(基金)公司所说的累计年收益率,并不是客户实际得到的收益;因为基金(基金)公司并没有扣除投资者支付的2%的认购和赎回基金(基金)费用。
既然银行(银行)不能实现那么高的收益,为什么要将理财(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人为地拔高?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以高预期收益率诱惑客户,以期在激烈竞争的理财(理财)产品市场中争取更多的份额。某银行(银行)负责理财(理财)产品的一位人士表示,他们原本设计的某款理财(理财)产品的最高收益率是5%,可是看到了有的银行(银行)理财(理财)产品的最高收益率已经到了20%以上,他们也只能把自己产品的最高收益率上调到10%。甚至个别银行(银行)为了争夺市场,将预期收益率提高到实际收益率的数倍。这种做法和以前保险公司营销保险产品一样,噱头很大,宣传和实际不符,夸大收益率,一心只想让客户购买理财(理财)产品,而根本顾不上客户的实际利益。
因此,在投资银行(银行)理财(理财)产品时,要树立一种观念:银行(银行)理财(理财)也有风险,收益风险由投资者自负。同时对银行(银行)宣传的收益率的分类及其含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要注意银行(银行)宣传中采用的是哪一种收益率。
目前,银行(银行)宣传时采用的收益有预期收益率、固定收益率、最低收益率(保本收益率)三种。预期收益率一般比较高,指的是在理想情况下理财(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这就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零基础学炒股,预期的收益可能最终不能实现。而固定收益率的风险几乎为零,基本上一定可以实现,这就注定了它不可能太高。最低收益率则一般会很低,它在保障投资者的最低收益的基础上,还有一定的获利潜力。
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