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银行体系脱胎于战争年代各解放区银行。解放区大多处于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业地区,技术条件极度落后,资本积累严重不足,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由于战争和封锁,解放区物资极度匮乏,且农业经济本就是一种典型的相对封闭的自然经济,货币化程度很低。在以实物经济为基础的解放区发行货币,管理流通不得不强调要有相应的物资为基础;公营银行的资金来源极为有限,因此银行管理只能以实物形态为主的物资管理为起点,并以财政服务为目标,这既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的“四大平衡”的财经思想提供了历史经验,也埋下了“大一统"银行贷款要有物资保证的种子。
自然经济基础上资金和物资的极度匮乏与短缺,决定了我国银行既不存在,也不需要复杂的融资手段;银行对财政的依附,以及为满足以简单直接方式筹集和分配资金、物资的要求,不仅无须银行独立发挥宏观调控功能,而且限制了银行融资手段的发展,从根本.上取消了形成独立承担宏观调控功能的中央银行的可能,也不能有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这就使得我国银行在融资功能极不发达的前提下,兼顾金融业的管理工作,从组织结构上规定了解放后的计划金融体系是一种集金融宏观管理与微观运作于一身的单细胞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