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出现的历史比较悠久,很多大师也喜欢用指标来辅助自己进行投资。今天的摩尔问答就让银行螺丝钉给各位讲讲大师们是怎么样使用指标的?
一、使用指标的前提条件
基本面分析是前提
虽然大师们也用指标,但是要明确一点:没有任何一位大师只依靠指标来判断是否要买股票。
就像我们之前开篇文章说的,指标是对历史的一个统计,是一个定量的分析,它并不能代表未来。我们需要对股票的基本面进行基础的定性分析,确定它某一个方面能够在未来延续发展下去,再选择合适的指标来定量判断估值。
单一指标可能存在陷阱
想用一个指标包打天下是不可能的。很多人将指标用在不适合这个指标的股票上,出现了亏损,就怪罪于指标不管用,这是很错误的想法。
大师们也很少只使用一个单一指标,一般是多个指标综合运用。这也很好理解,很多股票只看某一个指标难以判断是否低估高估。例如银行股,如果只看PB估值,最终选出的最低PB的股票并不一定是低估的,因为银行还有不良资产这一干扰净资产质量的因素。
低估和高估回归平均所需的时间,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即使基本面分析正确,股票同时也处于低估,买入后短时间里也不一定会涨,甚至还会出现暴跌。巴菲特在买入很多股票之后也短时间里出现了高达50%的跌幅。
对股票历史分析,估值的高低与之后一两年里的投资收益并没有明显相关性,即不管买入的高估还是低估,短时间里投资收益跟买入估值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时间越长,投资收益和买入估值就越成负相关,即买入估值越低,持有时间越长,投资收益越高。
二、大师们的指标
大师使用指标,一般是满足这些条件的股票才会考虑,但不一定会投资。这里列举几位大师们使用指标的习惯,可以参考一下~
1、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的鼻祖,他也很喜欢用指标来量化分析。
格雷厄姆投资的早期,经历了美国大萧条和世界大战,股市进入了一个极端低估期。不说个位数的PE和大把的破净股,很多股票甚至价格低于净流动资产或者公司持有的现金。所以最初格雷厄姆挑选的都是烟蒂股:公司仅凭流动资产就可以偿还全部负债,公司的固定资产和业务相当于白送。
当然这样的市场是历史特殊时期的产物。后来在挑选个股的时候,格雷厄姆会对股票的市盈率和市净率进行限制:PE
晚年的时候,格雷厄姆更加倾向于用盈利收益率(市盈率的倒数)这个指标。他把股票看做是一种长期债券,这个长期债券的利率就是盈利收益率。当股票的盈利收益率大于国债的两倍时,即1/2pe>国债收益率,我们才会考虑股票。按照国内的国债利率,应该是只会考虑13pe以下的股票。
2、约翰涅夫
约翰涅夫比较喜欢用指标。他有一个投资基本要素,记录在他的传记书《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中
这个投资基本要素是
·低PE
·基本增长率超过7%
·股息收益有保障
·PER
·除非从低估值得到补偿,否则不买周期股
·成长行业中的稳健公司
·基本面好
其中除了与基本面相关的几个要求外,低市盈率,高股息率,低PER,都是约翰涅夫对低估值的要求。
3、巴菲特
巴菲特的投资成就高于任何一位其他的投资大师,但他并没有固定的量化指标趋向。
当然受他的老师格雷厄姆的影响,巴菲特表现出了很明显的低估值倾向,无论是投资盖可保险、富国银行还是他钟爱的报纸行业公司,巴菲特都是在相对应的指标低估的时候开始买入。即使是可口可乐这种“在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巴菲特也是等可口可乐出现了困境,估值大降之后才开始买入。
典型的例子就是富国银行,下图是巴菲特对富国银行的全部操作。
对于银行这种周期股,巴菲特喜欢从市净率来估值,可以看出,巴菲特大多是在市净率低估的时候才买入,在市净率高估的时候卖出。
巴菲特习惯给不同的企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不拘泥于指标的数字。
4、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最出名的指标就是PEG了,当今也主要被用来给成长股估值。一般认为PEG至少应该小于1才算合理,越低越接近低估。
当然这个指标的成功率并不太高,原因也很简单,很少有公司能够长期维持高成长性,一旦成长性放缓,PEG就会迅速增大,不再低估。
彼得林奇在使用指标之前,也是先对公司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基本面分析。在他的书中,也描述过彼得林奇一天甚至就要与4-5个公司的管理层沟通,了解公司的基本面。
对基本面的准确判断,永远是应用指标的前提。
总结
估值指标是非常不错的量化工具,它可以告诉我们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可以帮助我们迅速从几千只股票中筛选出可能符合我们要求的股票。指标有很多种,常见的指标,我们在过去的系列文章中一一简单介绍过。这里再赘述下使用指标的几个注意事项:
(1)指标是对过去的统计,它无法反映未来。对基本面的准确判断,永远是应用指标的前提。
(2)某个股票适合用哪个指标估值,要看这个股票哪方面更加稳定。例如盈利稳定就用市盈率;盈利不稳,但销售收入稳定就用市销率。
(3)即使基本面分析正确,指标也显示是明显低估的,并不代表股票会在短时间里从低估恢复正常。实际上股票短期走势和估值高低并没有明显相关性。但从长期来看,买入估值越低,收益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