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书籍可以看哪些?就类别而言,炒股的书有三个门派,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量化分析。基本面分析说白了就是根据股票后面的公司的运营情况、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和预测的,属于武林的正派路子,有一点不好的是一提价值投资似乎都言必称提巴菲特,这一点是不对的,后文会说到;技术分析最基本的基础就是交易的价格和成交量,它假设市场任何东西都反映在价格和成交量上,各种看盘软件里面的一些所谓的技术指标(比如MACD、KDJ、RSI等)就是这个门派的武器,还有大家经常听说的道氏理论啊、波浪理论啊,算是这个门派的开山鼻祖。
个人认为学术领域研究的行为金融学其实也是可以归类到这一类的;至于量化分析,很多人也称之为数理模型分析,这一块都是一些学院派的人以数学工具来研究这一块市场,他们的基础也可以是财务数据,也可以是纯粹的价格和成交量,绝大部分人都不适用这一派,姑且把他们看成是练葵花宝典的,知道就行了。
先说基本面分析,英文叫fundamental analysis,在国外的网站上就直接缩写FA。这一派就是江湖正道,就是名门正娶的大奶,所以导致很多搞投机的私募也说自己是做价值投资的,这分明是当婊子还要立着牌坊的做法嘛。告诉大家一个小诀窍辨别一个人是否价值投资,只要看他平均持股时间是不是不超过1年就行了。按照价值投资的定义,说白了就是买价格被低估的股票,但是价格回归到它应有的位置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个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两年(格雷厄姆说的)。
有些人喜欢把基本面分析分为价值型的投资和成长型的投资,比如说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就是价值型的投资,就是找价格被低估的股票,比如它的市值已经跌到了它净资产之下,或者干脆就是它市值都没有它手上的现金多等等。价值型投资对企业的经营情况相对而言没有成长型股票投资的那么苛刻。而成长型投资集中在成长性好的企业上,愿意为这类型企业付出适当的价格。不过,本人认为这两者其实都可以算是同一种思路,就是买价格被低估的股票,只不过价值型投资着眼于现在的价格被低估,而成长型投资着眼于未来的价格被低估。基本面分析,其实是可以按照思路细分的,比如有些人就喜欢找有隐藏资产的公司,有些人就喜欢分析公司经营发展及在未来的可持续性,有些人就喜欢做一个公司重组或者是重组后的价值再评估。反正,不一而定。
基本面分析的书籍推荐:
1、会计学、经济学的教材。会看财务报表是必备的知识了,这里不说过多的论述,会计教材也千万种,这里推荐一本《会计学——数字意味着什么》,人民邮电出版社。经济学的教材那更是如牛毛般的繁杂,不过比较通用的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除了这两本最基础的书之外,最好还读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的教材。这里都是厚厚砖头书,但是没办法,想在这行长久地混下去,不劳而获的心早点死掉为好。
2、《投资学》。国外俗称“BKM”版本的经典投资教材,得名来自三位作者博迪、凯恩、马库斯的名字缩写。推荐这本书主要是它经过N个版本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教学框架,从最基础的概念——诸如股票、债券、共同基金、利率等,到一些金融模型——比如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到更复杂一些的金融工具——比如期权定价模型等,再到最新的一些学术研究成果介绍——比如行为金融学等。如果想仅限于股票的投资的话,可以只读关于金融的基础知识部分和关于股票的有关章节就行了。
3、《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第一本是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合著的书。有这么种说法,说《证券分析》是华尔街的《圣经》,这一点都不夸张。《证券分析》属于大块头的书,但是值得一看再看。在这里,可以学到格雷厄姆关于价值投资的核心思想和一些分析的技能,像他对“市场先生”的论述,对购买股票债券等有足够安全边际空间的强调等。这本书读起来还是相对晦涩的,需要一点耐心。《聪明的投资者》则是《证券分析》的升华版,而且是针对普通大众的,在这里格雷厄姆大量阐述了他的投资思想,如投资和投机的区别、面对市场波动的情绪管理等。再次强调,想说自己是价值投资的,这两本书是绕不开的。
4、《怎样选择成长股》、《股市投资致富之道》。这两本书由菲利普·A·费雪所写,似乎国内推崇这两本书相比少,但是本人认为这两本书的重要性不亚于上面两本书,因为费雪开启了成长型投资的道路,让后来者意识到挑选一个成长公司并抱牢是财富几何级增长的可选之路。在《怎样选择成长股》这本书中,费雪罗列了15个如何投资成长股的要点,涵盖了公司治理、研发、市场销售、财务管理等方面,里面夹杂了他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如对德州仪器、杜邦的投资。《股市投资致富之道》是对《怎样选择成长股》里所阐述投资理念的补充和实践,论述了优秀的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成长的重要性和如何判别他们优秀与否,以及如何选择好的时机进行成长股的购买与抛售。
5、《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牛市和熊市都稳赚的长赢投资法》。中信出版社翻译出版过来的,名字还挺恶俗。不过我个人很是推崇这本书,因为国内但凡论述价值投资言必称巴菲特格雷厄姆,而这本书的主人公约翰·邓普顿展示的是不同于巴氏的一套做法,例如他利用“911事件”导致航空股被大量抛售的特殊时机对航空股进行短时间投资获利不菲的经典案例,明显不同于巴氏长期持有、厌恶航空业的做法,更有的就是他也积极进行股票卖空,还提供如何卖空股票的做法,这也是价值投资者少有的做法(顺便一提,绿光资本的埃因霍温也爱这么干)。需要一提的是,他的宏观投资视角也是值得学习的思路,如对日本和韩国的投资。
6、《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教你理财》。前两本书几乎在每一个书店几乎都发现,我严重怀疑这是价值投资类书籍在中国的最畅销书籍了。第三本书在国内似乎相比少见一些,英文名叫《Learn to Earn》,港台翻译为《学以致富》,而到大陆就变成了特别山寨“XX教你理财”了,机械工业出版社经常干这种事。林奇的书很难说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投资,更多的是他多年积累的投资经验。他的一些方法适合普通人使用,如通过日常生活去考察一个公司产品受喜爱的程度继而判断该公司股票值不值得买。如果按照他这种方法,发现贵州茅台、云南白药、美的电器的投资机会应该是不难的。他的书还涉及了很多行业性的知识,比如对零售业可复制性强的论述。插句题外话,他在书中提到对一个企业The Body Shop(美体小铺)的成功投资时提及了它在哈佛广场的分店。当我在波士顿留学期间在哈佛广场看到他所说的这家店时,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这家小店在那里存在到今天依然是人满为患,历经长时间它还在为股东源源不断的产生利润呐!
7、《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这些不是投资的书,但是很有阅读价值。这三本书是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所著,从经营者的角度去理解公司的经营战略。著名的论述有的”五力理论“、”三大战略“等。所谓”五力”就是同行竞争力、供应商议价能力、购买者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威胁力、替代品威胁力;所谓“三大战略”就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用他的这些框架去理解一些行业、企业的发展或许有别样的思路。比如:高铁对航空的替代可能性。
8、《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这本书不是巴菲特写的,市面上关于巴菲特的书也不是巴菲特写的。但是就价值而言,这本书是对巴菲特的投资思想最好阐述的书,因为它是一教授把历年巴菲特给股东写的信汇总起来的,里面记叙了巴菲特关于公司治理和投资的种种思考,涵盖了诸如公司兼并与收购、会计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这本书也是属于经验介绍并没成一个完整的投资体系的书,但是该书作者把整理的非常有条理。
9、《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定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翻译出版,作者是佩因曼。接触一些做基本面分析的人发现,许多人把基本面分析理解成单纯的财务报表分析,把这个和公司经营、证券的价值割裂开来。而这本书就是一本结合金融和会计的著作,从财务报表出发介绍了一堆估值模型。不过相比之前的书,这本书更显学术派,有一大堆东西是晦涩的,需要细读。
技术分析,英文叫TechnicalAnalysis,那些老外经常喜欢简称为TA,指的就是根据图表走势来进行买入卖出操作。它涉及的方面最主要有,价格、成交量、持仓量(期货市场)。
基本面分析是考察企业的经营状况、商业模式、财务情况、估值等方面下综合给出企业股票能不能买的判断。而技术分析则不然,它是在假设走势已经包含所有的信息了,不管这信息是公开的还是内幕消息,最终都体现在价格体系里面。长时间在市场浸淫,我们对这点不认可。就好比2007年的“530”,确实有一部分人提前得到了提高印花税的消息把股票提前卖出去了。但是在公布印花税之后,后知后觉的人依然有强大的抛压把市场打下去。而像08年底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在公布了消息之后,市场对这个大利好视而不见,但是直到后来才在走势上逐渐体现出来。从这两个事例可以看出,走势未必完全体现了消息,只是体现了一部分,因为有时候信息的扩散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不过,尽管这点假设我们不接受,那也无碍于技术分析的学习和使用,因为它最终是衡量买卖力的目的。
对于技术分析的争议一直都在持续,这个行当到目前为止都被学院派不齿,认为它和巫术没什么两样。特别是一本有名的书《漫步华尔街》——由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写的,里面极尽讽刺了技术分析的荒谬(他同样也认为基本分析不靠谱)。不过,也同样有学术大牛力挺技术分析的,其中一名就是MIT的金融工程系主任罗文全。他在他的一本书《金融异术——与顶级技术分析师的对话》里提了这两段话:
“支撑线与阻力线并存,再加上位于两线之间的1/3回调参数参量,表明近期存在强大的买卖力量”;“前12自相关系数的幅度及下跌趋势,再加上博克斯-皮尔斯卡埃方检验(Box-Pierce)Q统计量的统计显著性,表明股价收益率中存在明显的预测因素”;
这两段话实际上说的是一回事:使用历史股价,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短期价格的变动。只不过是不同的语系,前者是技术分析人士说的话,后者则是学术界的表达。罗文全通过比较高深的统计学知识去验证一些技术分析(比如头肩顶)是不是存在着有效性,结果表明它们确实是有效的。像我们经常也可以看见,一些整数点位上挂单确实是比非整数点位的大,也经常看见价格的反转就发生在这些价格上。如果是技术分析无效,那怎么去解释一个股票大家爱卖在15元而不是15.01元呢?这里顺便提句无关的话,我们发现理工科背景的人对技术分析比较着迷,无论是后面提及的约翰·迈吉还是禅师李彪,都是理工科出身的,而且约翰·迈吉还是MIT毕业的,李彪曾在北大读研究生,算是和我们有一些校友之缘。
总的来说,我们对技术分析并不排斥,而是以兼容并包的心态去对待它和学习它。只不过在中国技术分析反而是绝大多数投资者的工具,而且绝大多数有使用不当的嫌疑(包括分析水平不行、盲目崇拜、交易心理因素等),这里在对这些技术分析进行描述时也斗胆加了一些批判。如果说基本面分析是武林正派,技术分析怎么也得算是邪派人士的活了,虽然它们很可能到最后是互相融通的。
关于技术分析的书成千上万,不过就里程碑似的书不是太多。技术分析发展的脉络其实是比较清晰的,而且逐渐发展出不同的门派来。美国人搞了个市场技术分析师协会(Market Technicians Associations,MTA),还有类似于CFA的认证,不过影响力没有后者大就是了。就像基本面分析可以分为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那样,我们也对技术分析进行了归类,认为它能分成趋势分析和反转分析。其中,趋势分析是绝大多数技术分析流派所使用的,它不求预测市场低位,着重在发现市场趋势并跟随上,这也可以视为右侧交易的种类;而反转分析则有预测市场低位的意味,往往在市场还在下跌时就认为其在某点位上止跌,就开始买入,或者是往往在市场上涨的时候就开始卖出。
因为有些书涉及了很多种技术分析的招数,有些书其实是个人心得陈述(比如大名鼎鼎的《股票大作手操盘录》)但是里面却是技术分析的底子,加上我们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推荐一些好的书目,让一些朋友少走些弯路,那就不只介绍那种类似于教科书的书目。下面列举一些技术分析的书籍和简单介绍它们的内容和招数。
1、罗伯特·D·爱德华兹和约翰·迈吉等人的技术分析手册《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九版)。这本书是罗伯特·D·爱德华兹和约翰·迈吉等人写的书,厚厚的砖头书。这本书第一版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出版至今依然长盛不衰。迈吉他们在这里详细总结了道氏理论,道氏理论可谓是技术分析的基础了(道氏理论的奠基人是查尔斯·道,他也是现今美国道琼斯指数的发明者)。当然,书里面不仅是关于趋势分析,还有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提及这一点是因为很多人单纯把技术分析等同买入卖出信号。事实上,这里也提了技术分析师一套完整的体系,买入卖出信号只是其中一部分。这本书多达600多页,估计没几个人耐心看完,但是里面却是作者一辈子的呕心沥血之作。我们见到市面上有一些人批评这本书“过时”,这个更多的是他们的浅薄,像我们在深圳就见过一牛人只研究这本书获利丰厚的人,他在国阳新能上获利巨大。比较搞笑的是他是一名会计师,对基本面研究失败多次后才在偶然的机会转投技术分析。
2、约翰·墨菲的《金融市场技术分析》。墨菲的书被很多人视为技术分析的《圣经》,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了,不过他的书还是值得看的,尤其是国人的技术分析很多都是从他这本书开始的。他在迈吉他们的基础上加上后来发展的一些东西,包括各种技术指标(移动平均线、RSI等),使得这本书显得没有迈吉他们的那么“老旧”。墨菲他自己也研究了关于跨市场技术分析的成果,不过这些在他另外一本书《跨市场技术分析》(Intermarket Technical Analysis),这本书似乎在国内还没有被翻译出版。
3、小罗伯特·鲁格劳特·普莱切特的《艾略特波浪理论:市场行为的关键》。波浪理论是艾略特提出来的,这本书是有关于波浪理论总结最有名的一本书了。波浪理论认为价格运动是有范式的,呈5浪上升3浪下跌,而且还有不同级别的浪,像什么超级循环浪、大循环浪、小浪、细浪等。有点数学知识的朋友可能会想起分形理论。波浪理论很早就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在90年代时一批批的投资者——包括各种老头老太太都沉迷于数浪之中。不过,同样的图形在不同人眼中数法却大相径庭,既不知道自己在哪一级别的浪,也不知道自己在哪一浪。更好玩的是事后看各种走势图,用这浪那浪去套都是非常符合理论的,只是当时的判断却各有各理,不同的人学了一样的东西结果还是不一样,该赔的照赔,该赚的照赚。不知道究竟这是波浪理论的缺陷,还是学艺不精。
4、杰西·利弗莫尔《股票大作手操盘术》。利弗莫尔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几次沉浮于市场,赚了大把的钱又被市场要回去,最后流落街头自杀身亡。如果大家不知道利弗莫尔是怎么个角色,那可以类比一下索罗斯:今天的索罗斯是什么地位,当时的利弗莫尔就是什么地位,甚至更高。20世纪初美国股市崩盘之初,利弗莫尔就大举卖空,到最后连J.P摩根都得请求他停止卖空让市场平复,可见他影响力之大。利弗莫尔的许多做法颠覆了当时华尔街的传统做法,像他提出“砍掉亏损,让利润奔跑”、“买高,卖得更高”(意思是等股价走高突破某个关键点位时再买入)。他在书里回忆了他以往多次交易,也在书后面给了他交易的规则。有些朋友把这本书和埃德温·勒菲弗的《股票作手回忆录》搞混淆了,后一本书是以利弗莫尔为原型写的书,并不是他自己亲手写的,也没有他自己写的书中对自己那套交易规则的总结。这本书值得一看再看,它里面充满了人性的真实和捉摸不定,但是里面的交易规则要慎用,因为这么多年延续下来,金融市场进化了不少,特别是利弗莫尔突破关键点时会追入,而现在的市场假突破远比以前的市场多着去了。
5、尼古拉斯·达瓦斯的《我如何在股市上赚了200万》。这本书题目特别恶俗,但是却开启了一个新的理论:箱体理论。尼古拉斯是一舞蹈家,从刚接触股票到处乱买、打听消息,到后来学基本分析、技术分析都不得要领,到最后自己发展了这一套理论,从市场上赚了不少钱(几十年前的200万美元比现在值钱多了)。他交易的基本思想是,寻找一些新兴行业的股票,如果股价突破箱体上沿(一个价格运行波动区间),就追入。如果价格跌破了箱体下沿,就卖出。这本书很有价值,因为它记录了达瓦斯对股市的思考和成长轨迹,应该能对很多人有启发。另外,他同样也强调止损,而且强调不要过度交易。像他本身的职业就是全世界乱跑的舞蹈家,而且那时候通讯设备也不发达,通过电报和邮寄的《巴伦》去了解走势,远离市场的时候,反而让他赚到了钱。
6、威廉·欧奈尔的《股票投资的24堂必修课》、《股票买卖原则》、《笑傲股市(原书第四版)》、《如何在卖空中获利》。欧奈尔的著作在国内比较常见,以上列举的几本书中,《笑傲股市》是最详尽的,不过建议先从他的《股票投资的24堂必修课》看起,了解一些几本原则后再来看《笑傲股市》。欧奈尔整体的交易系统归结成“CAN SLIM”,意思是:
C:代表当季每股收益,越高越好;
A:代表年度收益增长率,同样是越高越好;
N:新公司、新产品、新管理层、股价新高等;
S:供给与需求,其实就是在关键点位上的成交量,大成交量说明需求大;
L:要领导股,不要落后股;
I:代表机构投资者,要有机构投资者关注,但是不要过量的机构投资者;
M:市场整体走势,牛市做多,熊市做空。
其实可以看出他这套交易系统掺着一些基本面分析。但他的总体思想还是基于技术分析的,尤其是他强调的“杯柄形态”(cup with handle)。我们认为他的总体交易思想就是:新的变革(无论是产品、管理、商业模式还是新行业)会带来一些公司业绩大幅上涨,这体现到每股收益上就是每股收益大幅上涨,进而会带来股价的大幅度飙升,而这个杯柄突破买入就是表现出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刻。我们对它这套交易体系很是欣赏,而且他也有一叫迈克吴的学生在国内执行这套东西,据说效果不错。不过多年的积累,我们发现国内股价大幅度飙升的往往在先,而后再出业绩公告,用这套东西可能要有更好的基本面知识才行。
7、缠中说禅(李彪)的缠论。这是目前国内比较热门的技术分析派别,没有书,都是在博客上发的,博客名字就叫“缠中说禅”,也有一些粉丝把他的东西整理成书了。据说博主本人就是当年互联网泡沫时期坐庄亿安科技(中国第一个上100元的股票)的操盘手李彪,他还曾在北大数学系读研究生来着。这套“缠论”发展了几个概念:分型、笔、分段、走势、中枢,构筑了一套严谨的交易系统,据他本人称是具有动力学和形态学的原理。而且,他本人认为这套理论也是社会运行规律的趋势而不仅是在金融市场上,如果某一段社会发展出现“背驰”,那必定会转折下行。不过,这套理论试图解释任何时段的走势,甚至是历史大底的最后一笔都能现场指出,我们认为这完全没必要,只要这套理论能把每一个宏观的走势看准,那就相当了不得了。另外,也正是缠论着力去构建完美的交易体系——其实是逻辑体系、甚至是哲学体系,也让这个理论存在着一些理论上完美但是操作不可行的地方。例如,缠论里定义了“小级别转折大级别”的可能性,但是也声明大级别的交易就要按大级别的买卖点来,那像他当年的亿安科技在2000年初的走势那样,日线级别的卖点是没有出现,按理论去解释是小级别转成大级别的下跌,那一路跌下来日线级别的玩家是不是就得一直拿到今天?
另外,需要特别提的就是缠中说禅他个人才华横溢,足够有水平以狂傲的语气来写他的东西,这无可厚非。可惜的是一些缠迷(叫缠棍也不为过)学他的东西,水平跟不上他,但是狂妄的语气倒是比他有过之不及,在网上随便一搜就可以发现到处是模仿他语气去写东西预测市场走势、学着他指手画脚全球的,这就更不用提李彪发明一套新东西和这些人学习一套新东西(没准还学不精)的本质差距了。所以,对于这套理论,我们认为可以比拟的是《葵花宝典》,练成了没准就牛逼哄哄的,练不成铁定走火入魔。还有,我们在看他东西的时候就注意到,他在06-07年讲的股票也好,他所发表关于PE的东西也罢,很多都是非常注重基本面的,像他提了几次的潍柴动力、新兴铸管、三爱富等,都是在各自行业有独特产品的,他自己在博文中对它们的介绍也是带有浓厚的基本面分析色彩的,希望这个解读能对认识他的理论有些帮助。
8、柯蒂斯·费思的《海归交易法则》和范 K·撒普的《通向财务自由之路》。把这两本合起来讲是因为它们都涉及交易系统构建的。不过《海归交易法则》是比较具体化的东西,里面有关于交易信号、风险和资金管理、系统测试等知识;而《通向财务自由之路》则是比较抽象化,但是基本可以用来当交易系统构建的手册了,里面的内容能让一个对交易系统一无所知的人看完书后就可以动手设计交易系统了,至于这个系统有没有效,那另当一回事。像《海归交易法则》里提及了好几方面的东西,大致说一下:参与的市场:在什么市场进行交易;
头寸:交易多少;
入市:交易信号;
止损:发生亏损了怎么去处理亏损头寸;
退出:什么情况下有结束盈利的头寸;
战术:怎样去买卖,是完全机械交易,还是需要人工判断。
可见,技术分析到他们这个时候,就已经有点像模像样的系统工程样子了,并不仅仅是在图表上看一看就决定买入卖出的玩意了。国内也有人写了交易系统方面的书,像波涛的《系统交易方法》就是其中一本不错的书。
9、比尔·威廉姆的《证券混沌操作法》、《证券交易新空间》。这套东西在外汇市场似乎挺流行,在股市倒比较少看见。威廉姆号称是以混沌理论来研究市场的,不过我们看他书里的东西倒没什么混沌理论的影子。他开发了一些指标来建立交易系统,例如:鳄鱼组线(其实就是一组移动平均线)、分型(有顶分型、底分型等,不过和缠论的定义和用法都不一样)、动量震荡指标、市场加速指标等。把这两本书列进来是因为它们在国外还小有名气,应用在外汇市场和期货市场比较多,至于国内能不能应用那就不知道了。
10、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书,例如江恩的系列书籍,还有一些以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率为基础进行分析的书,就没怎么关注了。就我们的理念而言,不太接受一些这种神秘主义的东西。
最后要提及一些学术一点的书。像拉斯·特维德的《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跟股市不直接相关的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都是读了有所启发的书,毕竟牛熊市都是形式不同、本质不变,在这之中大众心理起着不小的作用。还有更严肃的书是一些关于行为金融学的书,行为金融学是现代金融学领域的研究热门和重点,而在这方面技术分析应该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但是需要更精深的数学工具,这个就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了。
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发展到今天,其实是个人都可以看出来基本面分析俨然成为正派,而技术分析实事求是的说地位是不如基本面分析的,有邪派的感觉。这毫无疑问跟基本面分析出来个巨富巴菲特有关,也跟学校的教育有关系;技术分析的一些先驱——例如利弗莫尔,下场都不怎么好,加上技术分析不受学院派待见,毕竟技术分析的唯心色彩浓厚,学院派基本都是以数字说话的唯物主义做法。
尤其是市场有效理论诞生之后,更是对技术分析抨击的厉害。不过,技术分析也不用太过自卑,因为人们对市场的本质认识一直在不断进步,现在就有一些重量级的学者来做了它的研究,像MIT的金融工程系主任罗文全就做过类似的研究证明它确实行之有效;再者,技术分析在交易系统设计与优化、甚至更前沿的统计套利、行为金融学里面就发挥了不少作用。其实,在我们看来,技术分析是基于过去的数据来研究的,这数据落实在图表上就是图形,单纯以数字形式再去研究,手段从划线看图改到使用计量模型和一些数学工具,那就成了统计套利、算法交易、高频交易等现代的东西了,这些就是今天金融工程的人所干的活。
甚至是基本面分析,也是基于过去的数据来研究的,资产负债表之类的东西说到底不就是过去的数据嘛。这里推荐看罗文全的这本书《金融异术——与顶级技术分析师的对话》,里面有他对技术分析的看法和一些研究结论,更有十几位技术分析师对他们本身工作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