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医药企业为何有“500亿魔咒”
500亿似乎成为行业公司市值的天花板,很多家被市场一致认可的白马股都在这个门槛铩羽而归。我们就以上述提到的四家公司为对象,来探讨500亿魔咒的由来。
1、东阿阿胶难以突破500亿大关。
阿胶作为中国传统滋补品,有着很高的信誉度。但是,建国初的公私合营期间,阿胶的配方也随之公开。但是,如果从原产地来分析,正宗阿胶的传承应该是现在的山东福胶,因为它是由当年城内最大的8家作坊合并而成,并使用了井水(这是原产地的重要标志)。当东阿阿胶从一个大集体企业开始自己的发展历程的时候(公私合营的时候还没有它呢),福胶已经垄断全国85%以上的市场,但是一场“马皮替代驴皮”的风波让福胶彻底让出行业老大的位置,而东阿阿胶借势上位成为老大。
作为滋补品,对于中国人来讲,更多是长期使用来调理身体以取得阴阳平衡,而绝非救急所用的药品。但是,由于中医的传统理论将之定义为药品,所以,东阿阿胶的产品也被归入药品行列,并在包装上注明“保质期三年”。事实上,东阿阿胶在2006年以前出产的产品根本就没有保质期一说。
作为滋补品,作为一种公开配方的滋补品,仅仅依靠驴皮来“垄断”市场是可笑的。当很多投资者反复强调中国驴皮与埃及驴皮的差别之时,他们是否有思考过 ”东阿的井水与河水“的差别呢?我相信,药效有区别,但更多的消费者会有多少人辨识呢?会有多少人为之付款呢?事实上,自己并不是正宗的阿胶,却要反复强调别人的不正宗,这本身就很滑稽。
让我们回到上文提到的四点估值框架,来对照东阿阿胶的估值水平吧:
1)产品的先进性、独特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阿胶作为重要瑰宝之一,毫无疑问是有效的,特别是对女性身体的调理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东阿阿胶的产品有独特性吗?当然没有,因为配方是公开的。一个大家都可以生产的产品,怎么会牵扯到垄断呢?而且还是不断提高销售价格情况下的垄断呢?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可口可乐(350ml)的价格提高到与加多宝凉茶、秋林格瓦斯相同的价格条件下,还会维持”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寡头局面吗?东阿阿胶已经违背了最基本的营销原理,完全不值得高估值。
2)销售体系的有效性
当东阿的市场占有率在逐步下滑的时候(没有准确数据,但同仁堂、福胶等对手的销量在快速上升),我们很难相信其销售体系是有效地。这不能归咎于销售人员,而是”主帅无谋,累死三军“,市场战略的错误根本就不可能结出果实。
3)产品线的完整性
虽然东阿在不断推出”阿胶枣“,”阿胶浆“等产品来丰富其产品线,但是,这也就意味着东阿在把阿胶人为地从药品中剥离出来,直接与休闲食品竞争,与日常消费品竞争,除了增加潜在竞争对手意外,是在看不出什么好处。
4)研发方向与疾病谱的吻合性
阿胶根本谈不上什么研发。十几年前还曾经探讨”重组人红蛋白“来补充”补血“产品线,但是,也只是听到楼梯响,就是不见人。至于现在,除了几个零食外,哪里还谈得上药品呢?
综上所述,东阿阿胶错误的市场战略直接培养了竞争对手,放弃了药品的身份又怎么能让市场”把零食估值成药品“呢?
2、云南白药的局限性
云南白药在前一段时间被英国、香港、东南亚等地查出”毒性成分“,从而进一步打击了它的估值。让这个药品的明星股开始滑落,也让市场更进一步确认500亿魔咒的有效性。
在讨论云南白药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清楚一点:公司究竟应该算作是医药公司,还是日化公司?究竟是为其产品的技术独特性估值,还是为了药膏的消费性估值?我想,市场将之定义为药品公司,但又总是把销售收入增长依赖于消费品,这种明显的错位是难以理解的。
让我们再回到估值框架的四点要求上。
1)产品的先进性、独特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我相信白药的作用,因为这在过去近100年的历史中得到了无数的临床验证。事实上,对于这种长期使用的民族药,即使送交到FDA也是可以被考虑免除一期临床病理研究的。
2)销售体系的有效性
云南白药的销售体系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药品,消费品。从最近几年的业绩看,消费品的销售体系毫无疑问是有效的。但是,药品的销售效率需要打折扣!无论是创口贴、喷雾、急救包等产品,都很难突破”终端拦截“。我们可以在超市找到云南白药的牙膏,但我们很难在小区附近的药店看到白药产品线的身影。
3)产品线的完整性
云南白药与东阿阿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产品线的单一!除了白药以外,公司根本没有第二个产品可以拿出手,而仅仅依靠一个品种去打天下,这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招鲜,吃遍天“的计划,在分割的市场条件下是可行的,在统一的大市场条件下,根本没有发展空间。
4)研发方向与疾病谱的吻合性
因为产品的单一性,因为消费品的盈利性,使得白药在过去的十年中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研发投入。或许,很多投资者强调:急救包、喷雾等产品,我更想说:与其说是药品研发,还不如说是销售人员在开发市场。
综上所述,云南白药产品线的单一性极大限制了它的发展潜力,而消费品比重的不断提高,也无法让市场信服它是一个医药公司。当然,你可以强调强生的存在,但你也可以查一查强生的估值水平又能是多少呢?
3、天士力的局限性
中药上市公司中最成功的莫过于天士力了。特别是”墙外开花墙内香“的市场手法更是令人津津乐道。
1)产品的先进性、独特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这是毋庸置疑的。不仅是天士力,事实上,太多的中药品种都有着明确的疗效,可以明确地解决患者的病痛。当然,滴丸的独特性是剂型,而不是配方,这是与其他中药公司的差别。天士力通过中药保护与法律专利的双重保障,为自己搭建起一个有效的保护罩,这也是它能突破20亿大关的根本。
2)销售体系的有效性
丹参滴丸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天士力同样存在着中药公司的通病,其他产品的销售乏力。如果大家回头看2007年开始的卖方报告,就可以发现:一直被不断提及的二线产品与一线产品之间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
3)产品线的完整性
天士力不具备完整的产品线。现在在售的二线产品与滴丸根本就不搭界,一直强调要重点推出的中药注射剂也无法兑现。也就是说,天士力只能依靠单打独斗,没有后劲。
4)研发方向与疾病谱的吻合性
天士力有在研名单,但由于过去十年的历史中,天士力没有拿出有效的新产品,也就无法说服投资者相信他们把握疾病谱的能力。
综上说述,天士力虽然有重磅药品的存在,但研发的薄弱是它致命的弱点。至于FDA的三期临床,现在还看不到结果,即使将来通过了,也很难想象欧美市场会用中药代替西药来服用。而医药商业的注入,只能产生纸面的数字,除了占用宝贵的资源外,我看不出有什么新的帮助。
4、海普瑞
这就是一个笑话,不说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