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详情

「600866股吧」古稀老人炒股赢得7倍利润 股市技术分析

古稀老人炒股赢得7倍利润   这天,杨老伯给编辑部来信,毛遂自荐地说:我在股市中所获得的成绩不亚于其他人,至少能给老年投资者做个榜样。哈,好自信的老伯!于是,笔者利用周末休息日前往崇明岛拜访。

  79岁的杨老伯十分健康,精神爽朗,谈吐睿智风趣,谈到股市更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他说他是1993年,股指在1500点左右时入市的,经历过跌到300多点的熊市,到2001年退出时,获得了7倍于投资的收益,本金从4.5万多元上升至37万多元。这是一方面的收获;另一方面的收获是,经过多年的磨练,他从一个“股盲”,成为多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民间股评家”。哈,不亦乐乎!

  这天,我像听故事一样听杨老伯讲他的炒股经历。

  【出师不利】

  1993年,退休多年的杨老伯,正受聘上海某公司工作。公司里的年轻人工间休息时,在悄悄议论股票。慢慢地,杨老伯受到了感染,既然股市有财富效应,那为何不买点试试?总不能白白地放走赚钱的机会。

  于是,先听别人的,让买什么就买什么。当时,杨老伯将家里的积蓄15000元钱,买了电真空、金杯汽车等,炒股票就这么开始了。可是,高位入市,股指很快从1500点调头往下,杨老伯被套住了。

  老股民指点他,要增资补仓,摊薄成本,争取解套。可杨老伯手头没有现金了,他只能把2万元未到期的三年期国库券打折抛售,并用这点钱买了太极实业和北满特钢。

  谁知熊途漫漫,股价跌势不止,为了补仓,手中哪怕只有1000元、500元,杨老伯都会毫无保留地存到证券公司,为的是积累更多的资金,买更多的股票,争取有朝一日打个翻身仗。就这样,杨老伯先后投进去的资金增加到45000元。“一家一当全进去了”。

  但是,一年之后,当上证指数跌破400点时,所持股票的市值已经面目全非,4.5万元变成了1.4万元,亏损接近72%。而此前卖出的国库券正值到期兑换,除原来的利率外,还有保值贴补率,每年12%,三年高达26%!一进一出的损失,仿佛抽了杨老伯正反两个耳光。杨老伯的情绪坏到了极点。

  “开局相当不利”,杨老伯说,“那个过程让我刻骨铭心,这炒股票不是闹着玩的”。

  【时来运转】

  严冬过去,就是春天,股市也一样,熊去牛来。在下跌了一年半后,终于迎来了井喷行情,1994年8月,随着政策性利好出台,指数由300多点,一下子飚升至900多点,市场即刻欢声笑语。他手中的股票市值也提高了2.5倍,即由原来的1.4万元上升至3.4万元,这大大缓解了心中的压力。

  他说,当时对牛市的概念并不清楚,只是觉得买进股票就能赚钱,于是他不停地高抛低吸,获取了不少差价,资金卡上的数额也一增再增。一次他和好朋友邹先生商量好一起打厦工股份,当时的股价是4.76元,两人各买了7000股。第二天是星期五,该股涨到了5元,邹先生告知可以卖出,一天间获利1000元,何乐而不为。但是杨老伯当天有事错过了出手的机会,只能继续持有。忐忑不安中度过了双休日,周一的开盘价该股竟然涨到了6.26元,涨幅为24%(当时没有涨跌停板)。这让杨老伯傻了眼,在确认没有看错后,迅即挤进交割的人群中,填即时价6.26元后卖出,并以6.33元成交。

  比原计划多赚了9000多元,这在杨老伯看来是一笔意外收获。异常兴奋的杨老伯觉得在那段投机气氛浓烈的时期,炒股票简直就像“抢钞票”,能抢到多少要靠运气。

  【下真功夫】

  运气是可望不可求的。

  那么,搏击股市能成为“常胜将军”吗?杨老伯慢慢认识到,和其它市场一样,股市也有规律,涨多了会有调整,跌深了又会向上反弹,关键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踏准节奏。踏准了,什么时候都能赚钱。

  如果说买厦工股份靠的是运气,那么在武钢股份上赚钱就是杨老伯的真功夫了。1998年7月,武钢股份发行上市,其股价在二级市场的定位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分析师的预测是6.40元—7.00元价格区间。杨老伯为此对武钢股份的上市公告书琢磨了又琢磨。该公司业绩较好,预测1999年的每股收益0.31元;尤其是硅钢片产品,目前是独家生产,有垄断优势。当时的钢铁市场正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许多公司不得不以赊欠促销,唯有武钢要先收货款再如约发货,账面上经常保持有10个亿的现金流。杨老伯想,就凭这点,武钢就是一只好股票。

  那天,杨老伯决定参加集合竞价,他想,主力会不会压低开盘?挂个篮子捡点便宜货吧。他以5.50元/股参与竞价申购5000股。结果,武钢的开盘价是4.89元,5000股全部成交。杨老伯很高兴,他知道,这种接近发行价的情况在当时的二级市场上十分少见,说明有人在刻意做盘。相比其他几只大盘股,股价都在武钢之上,武钢的投资价值凸现。于是,杨老伯把全部资金都集中到了该股身上,手中的持股数达到了5万多股。果然不出所料,上市后的3天内,该股股价天天攀升,第4天杨老伯以每股5.73元的价位清仓,一下子获利4万元。

  杨老伯终于打了一次有准备之仗,这使他尝到了理性投资的果实。

  【参与市场】

  从盲目的冲动到理性的分析,杨老伯的视野逐渐开阔。他认为,买股票不单单是为了赚取差价,做短线客,而是要真正成为市场的参与者。于是,他利用可以得到的一切信息资料,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分析政策、大势以及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久而久之,杨老伯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民间股评家”。

  老人说,投身股市后的这段时间,是他人生旅途中最引以为自豪的经历。他觉得自己精力特别旺盛,能量不断释放。除了自己炒股、帮助朋友做投资参谋外,他还时常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成文章投稿,先后有5篇文章被《上证报》等专业媒体刊登。其中有两篇得到了好评。比如当时的“教师基金”上市,受到热炒,有一只基金上市首日开在1.40元,没几天竟被炒到2.30元。杨老伯认为,这种低价品种的炒作已聚集了很大的风险,于是他整理了有关基金方面的资料,撰文提请广大投资者注意风险。文章在《上证报》上发表后,基金的价格便开始合理回归,目前这只基金只有几毛钱了。

  杨老伯还爱管上市公司的事,比如他认为杭钢股份1998年1季度的利润分配不尽合理,于是,便写信给公司希望能够多多考虑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杭钢股份接受了各方面的建议,最终对利润分配作了调整。为此,公司董事会还特地发函给老人,表示感谢。他认为,对上市公司的关心和了解,实际上有助于自己了解上市公司,并作出正确的投资选择。“一个不负责任的上市公司是不值得投资的”,杨老伯如是说。

  【享受快乐】

  股市丰富了杨老伯的晚年生活,他乐此不疲。然而家人的担心与日俱增,2001年年底,在家人的劝阻下,75岁高龄的杨老伯终于清仓出局。也正是这样一个决定,让他避免了长达4年的熊市煎熬,守住了胜利果实。

  但离开了股市的老人,心却依然和股市相近,自己不炒股就帮助别人。经他指导的几个人,即使在2004年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让他感到很开心,变换了角色又成了有用之人。他依然享受着股市带给他的乐趣。

  谈及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杨老伯快人快语:“关键上市公司要重视中小股民的利益,只要中小股民的利益能得到重视和补偿,市场就有了发展的基础,股市也就能发达兴旺起来。”
 
热点排行

备案号:蜀ICP备1503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