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三要点
在2月24日股市收盘后,笔者制作了一份投资报表。结果发现,与去年左侧交易明显不同的是,在今年头两个月右侧交易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收益。截至24日,今年上证指数上涨10.92%,笔者账户总值上涨19.59%,跑赢指数8.67个百分点。通过分析后发现,之所以能在右侧交易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收获,主要把握以下三要点。
一是保持足够仓位。若想在右侧交易中把握主动、成为胜者,首先要保持足够的仓位。当大盘上行趋势确立,交易机会来临时,应采取重仓甚至满仓策略进行操作,从而分享右侧交易带来的良好收益。实际上,笔者取得的上述收益也正是得益于自底部反弹以来始终保持的几乎满仓的筹码。
二是守住所持股票 。在右侧交易之初,普通投资者很难察觉哪些板块和个股将成为强势板块、强势个股。只有等行情运行一段时间后,某一阶段的强势板块和强势个股才会浮出水面。普通投资者在无法发现强势板块和强势个股的情况下,右侧交易最有效的办法实际上就是继续耐心持有股票。
三是博取超额收益。在确保做到以上两点的基础上,再考虑用适量的筹码通过短线交易方法博取超额收益。此举目的在于,一方面让持有的筹码在大盘上涨的同时做到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在确保筹码不丢的同时增加账户资金,进一步提高右侧交易的操作效果和账户总值。
如何博取超额收益
相对而言,在右侧交易中重仓买入、耐心持股较为容易,难度较大的是博取超额收益。下面,以操作中科英华为例,介绍如何在右侧交易中博取超额收益的具体方法。
首先,到达心理价位时要敢于买入目标股票。年初,笔者的账户里除了绝大部分为持股外,尚有余资16352元。1月4日(新年开市头一天),当待买股票中科英华随大盘跌至3.85元时,便以时价全数买入4200股,连同本金、交易费用在内成本总额为16183元。截至2月24日收盘,依然持有中科英华4200股,但收盘价已涨至4.42元,市值上涨2394元,涨幅14.79%。此举不仅有助于账户总值增加,而且为日后进行短线操作准备筹码奠定基础。
其次,突发利空消息时要保持沉着镇定。1月31日(买入后不到一个月),中科英华发布2011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当天股价大跌3.99%。实际上,该股利空消息公布当天下探的低点——3.72元,不仅未击穿3.58元的前期低点,而且成为日后重要的阶段性低点,该股由此走出了一波较好的反弹行情。因此,善于在利空消息公布时持有股票,也是在右侧交易中顺利博取超额收益的关键。
再者,出现买卖机会时要果断进行高抛低吸。自1月4日买入中科英华起至2月24日,笔者在确保中科英华筹码不丢的同时,以4200股该股筹码为基础,进行18笔短线交易。在扣除交易费用的同时,共获得1224元超额收益,对应涨幅为7.56个百分点。连同增加的市值,仅中科英华一只股票就为账户增值3618元,使得单一品种的涨幅达到22.35%,远超同期上证指数和中科英华自身涨幅。
处理好四关系
让右侧交易成功的关键在于按照“三要点”的要求做到重仓买入、坚定持股和博取短差,而处理好其中的四个关系尤为重要。
存量资金与增量资金的关系。对于存量资金,即原买入的股票,操作中需分清长线投资还是短线交易。若属于长线投资,只要持股不动即可,如果是短线交易,原则上要在大幅高开或快速冲高时卖出,再逢低买回、赚取差价;对于增量资金,即新建仓的筹码,也分为长线和短线两个部分,对于长线部分应遵循越跌越买原则,严格按计划在事先设定的大盘点位和个股价位上买入。对于短线部分则可在任意点位和价位上买入,但要做到快进快出并设好止盈(损)价位。
即时计划与后续计划的关系。右侧交易中的计划分为即时计划与后续计划两种,其中即时计划又可分为历史交易记录提供的回转机会交易计划,新近交易提供的盈利机会交易计划,以及因突发事件导致的意外机会交易计划等,应及时调整即时交易计划;后续计划指的是计划执行后的交易计划,也分两种情况,一是单一品种自身高抛低吸的后续计划,二是不同品种之间换股交易的后续计划,但在计算正差收益时需考虑交易成本因素,在安排交易顺序时既可先卖后买,也可先买后卖,虽然顺序不一但结果大体相当(后者需有备用资金).
同步交易与交叉交易的关系。在右侧交易博取超额收益中,一般情况下应同步(配对)进行,即买、卖股票应同时进行,以防买后卖不出或卖后买不回。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利用交叉法进行操作。如突发利好时,可先卖出股票,等日后出现回落机会时再买回;突发利空时,可先买入股票,等日后出现冲高机会时再择机卖出。虽然方法和结果相同,但在交易时序上有明显区别。
买后被套与卖后踏空的关系。在右侧交易尤其是其中的博取超额收益操作中,如果买入的股票被套或者卖出的股票踏空,都属于正常现象。对此,一方面要不断总结成败得失,以便进一步提高操作技法、减少重复犯错;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纠偏操作。卖出股票后,如有正差接回机会,应及时接回。若无正差接回机会,处于暂时踏空状态,可适当等待,谨防做反。
(股票知识大全 .ugg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