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维在股票投资中有何局限
看着股票报价不断上涨的数字,我彻底的沉默了。沉默但不沉静,相比1个月前卖出的价格,现足足上涨了50%。当我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在投资群里寻找“安慰”,马上一个投资者跳出来说2年前几块钱的时候买了某股票,价格是个位数,现在差不多是三位数了,他只赚了20%。然后其他人也纷纷加入,痛说革命家史,顿时群里气氛从关灯吃面变成了聚众火锅。
其实只要做过一段时间的股票,几乎每个人都碰到过买入某某大牛股,赚了20%幸灾乐祸的跑了,后来股票涨了几十倍,赚20%的快乐演变成巨大的痛苦,甚至都不敢关注那个股票。理性思考,本是生物幸存法则的一部分,初生牛犊长大了还不怕虎迟早要被吃掉的。但理性思考的成本在生活中并不似投资中那么明显,理性思考,通常喜欢参考已有事物,而排除未发生过的可能。如果一个股票价格历史最高是20,那么一个高喊涨到100块钱的人,在真涨到100块之前,是很难分辨出他是高瞻远瞩的判断还是痴人说梦的幻想。此篇文章中所讨论的理性,是建立在市场信息充分获取后的一个公允价值(企业估值)。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情绪化非理性。
理性思维的背后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选择,那些看了英语培训可以增加收入而去报学习班的,肯定会得到家人与身边人的支持。但除了学费成本和时间成本之外,在弥补自己短板上花费时间并不会增加自己优势价值。在生活中,理性思维所带来的成本是隐性的。毕竟人的选择大多数是和自己目前的状态相比,而不是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做比较。而在投资中,理性思维的成本是20%和2000%的差别,理解理性思维的边界,并寻求突破,是区别于投资工人和投资家的明显标志。
把投资者按照上边这个图划分,在绿色区域内的投资者会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已有事实做出投资判断,努力经营自己在某一公司或者行业的理解(信息)优势。当碰到一个新业务的公司,对自己已知区域的建设就要从头开始,最终会在多个领域建立起已知的范围,在围栏内投资,这就是俗称的“能力圈”。当股票价格在能力圈(理解圈)内运行,投资者通常都胸有成竹。但价格一旦触及已知的未知区域,往往需要扩大自己已知的范围,但外扩总有边际,最终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中,选择心理舒适区,卖出股票,缓解摸黑走路恐惧的同时,埋下了理性思考的成本。另有一种投资者信奉市场未知论,活动范围通常在已知的已知和已知的未知之间游走,充分获取一切可以收集到的信息,更多的思考筹码,信息是否被价格充分反映,喜欢在图形底部放量的时候介入,涨到前期价格压力区域卖出。而在未知的未知区域内,充数着大量非理性赌徒式投机者。这些人完全以自己情绪和别人的情绪作为判断依据,对价格变化敏感,上涨的时候对价格判断没有天花板,下跌的时候目标价是公司破产。如果碰到大牛市,运气够好,往往因为敢于放手一搏,塑造短期财富神话,但在下一个牛市中见不到他们的身影。
人的行为是基于自己的认知,以上三种认知范围,在投资的不同阶段都会影响投资者的行为。技术-技巧-技艺-艺术。是技能发展的四个步骤。从培养路径上,无论是做个木匠还是投资,都遵循由下至上的发展路径,人的能力就像股票走势,要想突破现有平台持续创新高,必须在达到平均分后,突破已有的思维局限,尝试未知的事物。而在此过程中,情绪的负面影响往往伴随左右。贪婪和恐惧是最好的基友,当情绪高涨或内心脆弱的时候就会出现。情绪上负面的作用随着心智的成熟和对市场理解会逐渐淡化,但并不会消失。通过对冲工具或者仓位控制,是有效抑制负面情绪在市场波动期产生的手段之一。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依据当前市场情况,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不是利益最大化策略)。
理解已知的已知和已知的未知,需要对细节的探索精神。如何克服刨的太深而看不到远方的问题,是突破现有平台需要解决的巨大矛盾。当你挖地三尺试图弄清楚事实的真相,自己已经把自己埋入自我挖掘的场景中,而高瞻才能远瞩,站在坑里肯定会把注意力放在身边的泥土,随时担忧着泥土倒塌把自己埋葬。每个人克服此的方式都不尽相同,但只有让理性分析与感性判断形成统一的长期价值判断,才有可能在已知的理解上去假设未知的可能。投资不只是眼前的价格,还有对未来的分析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