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外汇」大类资产建议配置科技和消费类股票偏大市值
普通投资者如何看懂科创板企业?李迅雷认为这个比较复杂,因为科创,一个是科技类,一个是创新型的,它的范围不完全是包含科技,它也包括了其他一些类型的公司,而且经济一直是处在一个变化、转型的过程当中,有些企业放在两三年前,它的发展经验很好,过两三年以后可能就不好。
5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周,A股最终以小幅上涨收官。创业板较主板涨幅大一些,上涨2.76%。成交量上看各板变化不大,增减百分比未超过个位数。日前,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第1次审议会议公告,这也意味着科创板上市委审议工作已正式启动,科创板正式开板也越来越近。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曾提出:科创板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而是它对主板的带动作用。那么从长远角度来看,科创板的意义与定位是什么?短期又会给A股带来什么影响?科创板中高科技企业估值方法多样,科创板企业应该如何定价?科创板放松了公司盈利限制,亏损的企业也可以上市,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应如何在科创板中挑选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针对这些热点话题,第一财经本期《首席对策》对话李迅雷,他曾任海通证券(12.730,0.31,2.50%)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国泰君安(15.980,0.08,0.50%)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销售交易总部总经理、总裁助理、总经济师兼首席经济学家等职务。
对于当下投资者关心的投资策略与大类资产配置,李迅雷在《首席对策》访谈中强调:建议配置科技类和消费类,因为科技意味着中国经济转型,新旧动能转化,消费意味着我们三驾马车更加偏重于内需。从股票来讲,一个是更加要偏重于大市值,过去中小市值比较受青睐。但随着中国经济向存量主导的演变,在这方面可能需求会更加大,也符合目前经济发展大的方向。
那么,如何理解科创板的定位,又应该如何理性地参与科创板投资?李迅雷认为:科创板的推出有利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也有利于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由于政策倾斜度高,亏损的企业也可以上市,投资科创板的门槛与风险升高;要把好市场入口与出口两道关,从入口上科创板严格落实注册制,保障信息披露的质量,从出口上贯彻严格的退市制度,科创板使得券商要承担更大责任;科创板提供了直接融资的渠道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如何识别伪科技企业?怎么把那些不讲盈利模式,不讲资产质量,只讲估值、流量和模式创新的初创企业和真正科创型企业进行区分?李迅雷在《首席对策》中表示:由于科创板的细分行业增多,识别伪科技企业难度较大,一方面要提高投资者自身的学习能力。另外一方面,建议还是要参考专业机构的咨询意见。不妨参与一些科创板的基金,而不是自己直接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