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刘瀚琳)《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4月28日起正式实施,首都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日前,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也意味着全市在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方面,将提供企业开办、科技创新、融资信贷、人力资源等服务纳入法治化轨道。
为确保《条例》落地,全市各有关部门在《条例》出台后研究制定了配套政策措施。截至目前,已出台配套政策文件18个,完善了系统平台4个,在企业办理登记、简化招投标环节、便利中小企业融资,加强政企沟通等方面,全面护航《条例》落地。截至目前,全市已在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例如,为方便企业办理设立、变更登记,《条例》提出实行企业申请设立、变更登记承诺制,申请人承诺所提交的材料真实、合法、有效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提交的材料实行形式审查。截至4月26日,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通州、大兴、顺义、延庆等8个试点区已有59992家企业通过新政申请登记业务,占同期办理同类业务企业数量的90%,改革后平均审批效率提升约60%,企业设立最快可在10分钟内完成审核,确保了疫情防控期间市场主体登记“快捷办”“自助办”。市市场监管局已制定了《北京市市场主体登记告知承诺制度实施意见(试行)》,将于今日起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在全市实行登记告知承诺制。
在减少招标投标交易成本、交易时间方面,《条例》要求,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今年3月,北京市已通过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平台开始推行公路养护工程全流程电子化,实现了招标文件图纸免费下载、在线投标、线上开具电子保函、电子开标、异地评标、网签合同、网上提交发票、在线支付等19项功能,办理环节由16个压精简至13个,办理时间由原来的331天缩短至74天。
压减企业开办流程的同时,《条例》将中小企业融资作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明确为企业首贷、续贷提供服务,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和比重,建立以区块链为基础的企业电子身份认证信息系统,减少企业需要提供的材料等。
据统计,自2019年8月22日成立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以来,截至2020年4月26日,已受理续贷1085笔,完成续贷审批1070笔,续贷金额62.81亿元,炒股入门,累计为企业节约直接财务成本6000余万元,平均融资成本下降3%。在此基础上,今年4月1日,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首贷服务中心,重点服务民营、科创和小微企业,截至4月26日,登记首贷业务申请共359笔,意向贷款金额约13.03亿元,银行审批通过70笔,涉及金额约2.79亿元。
此外,3月15日新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企业电子身份认证信息系统,企业仅需核对相关信息并补齐剩余资料即可完成开户和信贷业务申请,如天壕环境(300332)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该系统申请开立中关村银行账户,企业填报数据项减少80%,开户时间节约40%,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
在压缩行政审批环节、时间方面,2019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行政审批局,目前已将过去分散在16个部门的审批权限集合起来,已有149项在行政审批局集中办理;方便企业群众缴纳税费环节,3月25日,天坛医院和北京市慈善协会作为首批区块链电子票据试点单位,成功开出本市第1张区块链医疗收费票据和公益事业捐赠票据;而在提高不动产登记效率方面,截至4月24日,全市企业间存量非住宅不动产交易共有36笔实现了“一次不用跑”。
“我们能感受到北京这几年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旷视科技副总裁蒋燕表示。2019年以来,旷视科技连续两年收到了来自北京市的“服务包”,为企业提供申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服务的7个事项均已办结。不仅是大型企业,目前北京市还建立起12345服务热线等常态化的对接服务企业渠道,为企业提供有关营商环境的咨询等服务。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看来,《条例》出台也意味着北京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已上升为法规制度,这也代表着未来市场准入和退出更容易、税费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更容易、企业办事儿更便捷等。“制度落地后,要更好的发挥实效,可能还需要在系统化、规范化上夺下功夫,要因地制宜,制定明晰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具体指标考核、信息公示来推动政策落实。”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4月,28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