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连续下发两份文件,意在提醒并要求各地,重点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据悉,前一份文件要求各省对PPP项目进行梳理,防止假借PPP名义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后一份文件要求各省份加快投融资平台存量隐性债务的处置与化解,防范债务风险。目前两份文件尚未公开。
财政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98953亿元,但这仅仅是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熟悉财政体系的专家分析认为,炒股入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要高于显性债务,但具体数字尚待权威部门公布确认。
一位不愿具名的财政专家向《财经》记者介绍,目前,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主要集中在地方融资平台和PPP项目当中。2017年以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方面已经对地方融资平台和PPP项目中的隐性债务进行了多轮清理整顿。清理规范PPP项目
据悉,中国财政部近日下发有关梳理PPP项目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情况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要加强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的项目规范管理,梳理入库PPP项目纳入政府性债务监测平台情况,逐一列明项目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具体认定依据,对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PPP项目要从项目库中清退,并核查项目咨询机构和专家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上述《通知》明确,各省级财政部门在6月底全部完成入库PPP项目纳入政府性债务监测平台情况梳理工作后,在7月20日前将核实情况报送财政部金融司和财政部PPP中心。
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依群告诉《财经》记者,中国政府是从2014年开始大力推广PPP模式,此后很多地方政府借PPP模式变相违法违规举债,引起了国家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的警惕。早在2017年11月10日,财政部就印发《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的通知》,隔了一周,国资委又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这两份文件都是要求对违法违规的PPP项目进行集中清理、集中整顿,主要目的是防止PPP项目异化为新的地方融资平台,坚决遏制隐性债务风险增量。至此,从中央到地方,对PPP项目清理整顿正式拉开序幕。
2018年,中国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对各自管理的PPP项目库都进行了大范围的清理,许多不规范的PPP项目被清退出库。从财政部公布的PPP项目库清理结果来看,仅2018年,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就清退了2557个不合规项目,涉及投资额超过3万亿元。
2019年,中国财政部等方面依然没有放松对PPP项目库的管理。3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对于不规范的PPP项目,要限期整改完善,构成违法违规举债的,要坚决予以严肃问责,牢牢守住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底线。
张依群对《财经》记者说,《通知》是在《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各省PPP项目的清理,遏制隐性债务增长,倒逼地方政府规范运作PPP。
防范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据前述财政专家介绍,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主要集中在融资平台公司,而融资平台有70%以上是在区县一级。这次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下发的这份防范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文件,要求各地要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督促高风险地区多渠道降低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水平,对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及有关人员严肃追责问责。
中国政府在2017年7月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开始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收紧,2017年下半年至今,财政部联合其他部委先后推出十几份相关控制地方融资平台举债,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的文件,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监管力度不断升级,成为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关键。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清偿能力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这意味着,国家政策允许严重资不抵债的城投平台倒闭破产,要对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进行彻底的“切割”,不再为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兜底。
201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财政部部长刘昆公开表示,有的地方政府仍然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借债务,财政部已经采取严格的措施,严禁新设融资平台公司,并将同时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要给地方政府债务戴上“紧箍咒”。
中央,部委,要求,各地,清理,项目,严禁,违规,发债,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