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济科豪瑟是哈佛大学肯尼迪行政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同时还是一家小公司的股东。1996年,这家小公司被“美国在线”收购使得他以每股不到2美分的极低成本持有“美国在线”的诸多股票。2000年初,“美国在线”的股票创出历史新高,达到95美元。这就意味着,济科豪瑟如果能在这个时候将手中的股票卖出,就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富豪。不过,这位经济学家没有这么做。
后来,“美国在线”的股价一路下跌,最后在场美元的价位上徘徊多年。这时,很多人都为济科豪瑟感到遗憾。
但是,济科豪瑟并没有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他是这样理解的:“我所持有的‘关国在线’股票从2美分涨到96关元,然后再回落16美元。替我感到懊悔的那些人的比较点是96美元,然而我的比较点应该是2美分。从2美分涨到16美元,我赚了这么多的钱,为什么还要难过呢?”此后,他就得出一个结论:“快乐的投资者应该是能控制参照点的投资者。”
由此可见。对一项投资结果的评价,是通过计算该结果相对于某一参照点的变化而完成的。换句话说,在一项投资中,人们看重的不是最终收益,而是看最终收益与参照点之间的差额。那么,人们习惯把什么作为收益的参照点呢?
卡尼曼就以下问题所作的调查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假如在物价、工作要求相同的情况下,有以下两种工作可供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种?
A、自己一年挣7万元,其他同事年收入为6万元。
B、自己一年挣8万元,其他同事年收入为9万元。
按理说,所得薪酬越高的工作应该越受欢迎。然而,卡尼更这一调查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大部分人选择了前者。
这种心理正如20世纪20年代美国知识生活的中心人物门肯所说的:“只要你能比你小姨子的丈夫(连襟)一年多赚1000元,你就算是有钱人了。”
这也许可以解释,在贫穷国家,很多人的生活要比欧美人想象的要快乐。生活在贫穷地区的人们,即使没有漂亮宽敞的房子,没有电视机之类的家用电器.但由于他们所认识的每个人都和他们一样贫困,他们不用担心邻居比自己富有,不用遭受“比较困惑”的侵扰,因而过得比较快乐。
除了亲朋好友之外,人们的预期也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点。
试想:如果你今年的年收入是30万元,你会感到高兴还是失落呢?
不同的人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答案。如果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10万元,他一定会感到愉快;假如他的目标是100万元,他很可能会过一段愁眉苦脸的日子。
以上就是本位对衡量投资收益的是的方法介绍,我们应该明智地设置参照点,以准确衡量自己的收益和损失。一个有效的方法是“交替对比”。如果您对投资心理比较感兴趣的话,更多的详情内容请点击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