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心理之不动如山,高手起步。
一日读《庄子》,读到一则小故事,赫然发现里面也有一句成语,等到把故事读完,这才惊觉我们平日可能把成语都用错了。
这个故事教人怎么养鸡。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 “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是骄傲、自大得不得了。”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又过了10天,齐王到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10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去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它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
这则故事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人望风而逃。
木鸡的境界,当然不是天生就有的,得有人调教。而且时间短了还不行,连性子急躁的齐王,都得等40多天。联系到证券市场中的股民,实在有很多启发。真正的高手,都是少言寡语的,平日里看多做少。面对眼花缭乱的盘面,不为所动,中长线投资心态平和,放弃了许多机会。在外人眼中,似乎很傻。但是一年年积累下来,真正的赢家还是他们。倒是一些“眼明手快”、说起盘面眉飞色舞的投资者,频频吃亏上当,成为名符其实的奉献一族。一些在媒体上整天舞文弄墨的股评人士,看起来说得头头是道,做起实盘来也是一筹莫展。
木鸡之所以呆,是因为已经成竹在胸,做好了应付一切的准备。所以“呆”是一中高级境界。股民要想赚钱,也得刻苦一点,像木鸡一样,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在通透技术面后,还得熟知基本面;在技术面和基本面融会贯通后,还得修炼心性,不断提高思想境界,达到“呆”的程度。唯其“呆”,才能过滤小波动,捕捉大机会;唯其“呆”,才能对主力资金的骗线视而不见,对短期的涨涨跌跌莫不关心;唯其“呆”,才能避免频繁操作、反复止损带来的损失;唯其“呆”,才能透过现象,看到实质,解析人性,通达世情。证券行业其实并不比72行中任何一个行业更容易成功,相反难度更大,脱颖而出的概率更小。许多高智商的人物,一来到证券市场,就变得非常愚笨。所以拥有聪明的头脑是远远不够的,心性的锤炼,最终决定了投资的成败。
更多股票心理知识请关注股票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