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心理偏差:最后通牒实验
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假定人是理性的。通过本次实验来说明三个方面的问题:
1、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投资者并不是理性的人。
2、由投资者参与的证券市场也不是理性市场。
3、证券市场可能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政府监管者在必要时需要进行干预。
另外,通过最后通牒实验说明,投资者即使被告知自己的行为非理性或者自身意识到非理性,但是也很难克服这种非理性。
通过最后通牒实验,我们得到对投资有益的结论:
(1)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并不是依据理性思考进行投资决策,很多时候是依据市场情绪与自身的情绪做出判断的,尤其是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暴涨或暴跌)时。该结论的投资实战意义在于:投资者可以通过避免自身的情绪化决策来尽量的减少投资的失败,并充分认识与利用市场的情绪化变动来获取投资收益。
(2)由于投资者情绪因素的影响,证券市场也表现出非理性的特征,即市场短期的走向出现随机性,使得对市场的预测变得非常困难。该结论的投资实战的意义在于:不要轻易试图对市场的短期走势进行预测,并根据这一情况进行投资操作。
(3)证券市场的非理性特征,使得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监管部门需要动用“看得见的手”对市场进行干预。事实上,世界各国政府都会对证券市场进行干预,只是干预的程度与时机不同而已。该结论的投资实战的意义在于:股市即政策市,研究政府政策对投资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非理性的心理偏差对股票投资的影响与意义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更多的精彩文章请点击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