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
辩证看待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参考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应分析“非经常性损益”产生背景,是由于内因引起,还是外因导致。无风不起浪,能列入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科目,进行会计处理,一定有其列示的原因。但投资者看到的只是产生“非经常性损益”的结果,而不能透过数据看本源。投资者在阅读年报过程中,应当善于透过”非经常性损益“背后的数据,看其发生的原因。
其次,判断“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经营的影响程度。从一定程度上讲,“非经常性损益”是上市公司经营利润的“蓄水池”。上市公司的主业不突出,经营利润低,而突然产生巨额净利润,很大程度上是“非经常性损益”导致。同样,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突出,经营利润得到了爆发性的增长,净利润却出现了巨亏,归根结底是“非经常性损益”造成的。
第三,投资者既要从“非经常性损益”中规避投资风险,又要从“非经常性损益”中寻求投资亮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非经常性损益”的科目列示也一样。如果通过阅读上市公司近几年年报,发现一家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年年“挑重担”、“扛大旗”,即便是每年实现了巨额利润,也是令投资者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一定担忧的。同样,当一家上市公司只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出现的“非经常性损益”,还是应该引起投资者关注的。
因为,“非经常性损益”的发生,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公司已经着手进行经营风险的释放,并着力排除非经营性因素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