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策略之父菲利普•费雪:正确选择股票并长期持有
菲利普•费雪是谁?可能很多投资者并不清楚。闻名遐迩的“成长”概念乃是费雪第一次提出。菲利普费雪为人异常低调,几乎不接受任何访问,原因不明。
得了格雷厄姆真传的沃伦•巴菲特在碰到费雪之前,其长期投资的理念或许是不完整的。因此“在读完《怎样选择成长股》(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之后,我开始寻找菲利普•费雪……利用菲利普的技能,就能获得对行业及其商业模式的彻底理解……能使一个人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正确选择股票并长期持有
在中国股市再一次推倒重来的时候,在投资与投机的冲突与焦虑中,费雪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丝希望的光。尽管阅读费雪的老生常谈可能让亏损累累的投资人恼怒,因为他告认为投资之道正是“正确选择股票并长期持有”。
菲利普•A•费雪(Philip A Fisher)是现代投资理论的开路先锋之一,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怎样选择成长股》则是其唯一一本投资真经流传在世。此书使得“成长股”概念迅速成为股票市场的主流概念,从大西洋两岸到太平洋两岸莫不如是。
费雪的成功不仅构造了一个全新的投资理念,更重要的是他按照自己的理论,长期持有正确选择的股票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费雪的投资生涯中,最成功的、也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在摩托罗拉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的时候,他就断然大量买进其股票并持有21年。期间的20多年里,摩托罗拉公司迅速成长为全球超一流公司,股价上升了19倍——即由1美元上升至20美元。不计算股利,折合每年平均增长15.5%。
1955年他买进的德州仪器到1962年升了14倍,随后德州仪器暴跌80%,但随后几年又再度创出新高,比1962年的高点高出一倍以上,换言之比1955年的价格高出30倍。
“涨14倍,再暴跌80%”,这样暴涨暴跌的情形与近期中国的股市是否十分相似。然而,正是因为选股成功,最终比之前的最高点翻了一番。相类似的比如中国的万科,以复权价计算,在1993年2月22日万科达到了一个高点——32.80元,此后的十多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达到这一价位。皆以不计算股利计算,期间,在1996年2月12日甚至跌倒了3.20元,跌了几乎整整10倍,但在1996年后股价开始超越32.80元的这一高点,并在2007年11月1日达到了277.37元的高价,是93年高点的8倍多,2008年9月5日万科的后复权股价是71.03元,是93年高点2倍多。也就是说,如果选股正确并长期持有,即使买到了一个高点的股票,即使曾经亏损了十分之九,也还是有翻番甚至翻几番的可能。
尝试闲聊12个问题
所以对一个长期的投资者来说首先要做好的是正确的选择股票。不过,这句话属于典型的“说着容易做着难”。从费雪的书中能找到答案吗?仔细翻阅那本《如何选择成长股》,有个办法听起来比较又道理,操作性也比较强。那就是费雪的“闲聊”法。
对于某只股票存在的疑问,很多人都有打电话咨询上市公司的经历,这就是“闲聊”的内容之一。但是,费雪的“闲聊”远不止于此。譬如,“闲聊”对象的范围包括要关注的公司的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以及大学和政府的科学家、被解雇或辞职的员工等。
费雪的“闲聊”也是要讲究技巧的。比如选择了同一行业里的5家公司,问每一家公司一些问题,如另外4家的优劣之处。再注意一些谈话技巧,比如,让对手非常相信只是在闲聊,消除或减弱戒备心。这样最后5家公司的情况都可以了解得比较详细和准确。
我尝试根据国内的实情对费氏“闲聊”法进行了改进,投资者可以尝试关注以下12个方面:
这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充分的市场潜力,至少几年内营业额能否大幅成长;
为了进一步提高总体销售水平,发现新的产品增长点,管理层是不是决心继续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
和公司的规模相比,这家公司的研发努力,有多大的效果?
这家公司有没有高人一筹的销售队伍?
这家公司的利润率高不高?
这家公司做了什么事,以维持或改善利润率?
这家公司的劳资和人事关系是不是很好?
这家公司的高管之间关系好不好吗?
公司管理层的社会资源如何?
这个公司的会计体系有无问题?
是不是在所处领域有独到之处?它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线索,以了解公司相对于竞争者是不是很突出?
这家公司有没有短期或长期的盈余展望?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家公司是否会大量发行股票,获取足够的资金,以利公司发展,现有持股人的利益是否因预期中的成长而大幅受损?
管理层是不是只向投资人报喜不报忧?诸事顺畅时口沫横飞,有问题或叫人失望的事情发生时,则“三缄其口”?
公司管理层诚信正直吗?尤其是对小股东。
从错误中学习
目前很多国内投资者“闲聊”的内容非常侧重于公司的“内幕消息”。但是,当所谓的“内幕消息”被普通投资者都知道的时候是否还称的上“内幕”?到了普通投资者耳朵里的“内幕消息”往往是庄家挖好的一个陷阱。而且,随着股市的逐渐规范,所谓的“内幕消息”的生存土壤会更少,真正能够从“内幕消息”中获益的投资者,还会面临着身陷囹圄的可能。
费雪认为,真正出色的公司,绝大多数的资讯都十分清楚,连经验不多但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样的股票的投资人也能够区分哪些公司值得进一步调查。所以费雪的“闲聊”是在根据公开的资讯已经确定了初步的投资范围之后的进一步缩小投资范围的手段。
通过公开的资讯确定了一个选择范围之后,再通过侧面进行“闲聊”,下一步去接触公司的高层主管。这样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之后对该公司的了解就会很透彻了。
所以,对于目前的投资人来说要改变以前的“闲聊”的思维方式。改变以前就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人都会犯错误,即使是大师。譬如实际操作不能遵循分析结果的纪律性问题,费雪也犯过类似的错误。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虽然笃信 “25年来最严重的大空头市场将展开”,可惜22岁的费雪也犯了实际操作上的错误——“看空做多”。
这使我想起了凯恩斯、格雷厄姆、巴菲特投资生涯中的低级投资失误,原来大师和我等散户都会出错,只不过大师从错误中学习,散户们从错误中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