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变化趋势的主观判断和估计,预期管理是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变量。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预期管理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界关注的焦点,我国政府也反复提出将“管理好通胀预期”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着力点。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速开始回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预期管理股市、期市、房市过热”等现象,社会对宏观经济前景预期分化,加强预期管理、正确引导市场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有效预期管理的前提是准确研判预期。我国期货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具备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期货市场价格不仅公开、透明,而且充分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共同预期,通过对期现货价格、不同合约之间价格关系的分析判断,可为预期管理提供有力参考。
在经济学中,关于预期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认为自由市场的价格机制是一种良好的预期协调机制。但是,直到凯恩斯主义产生以后,人们才真正开始重视预期对经济理论的重要意义,逐步形成了以适应性预期为代表的静态预期、理性预期、预期管理近理性预期以及学习型预期等四类预期机制。“预期”原本是一种心理现象。从形成机制来看,它是主观心理与客观条件(如物价、供求等经济变量的变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预期管理市场中,每个人以自身所处的客观条件为基础,形成各自对经济变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预期。通过大众媒介等的传播,个体预期将融合成社会公众预期。个人预期和公众预期都会对社会经济主体的具体投资行为、消费行为等微观决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和制约宏观经济运行。同时,预期形成机制的改变和公众预期的意外变动也是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源泉(2)。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又影响到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与实施。反过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松紧调整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又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和投资决策,进而促使经济主体形成不同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