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的功能和作用
证券投资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极为普遍和引人瞩目的经济活动方式,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一些突出的功能和作用。
(一)实现价值增值
对于证券投资的行为主体来说,证券投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实现价值增值,即投人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其他财富后,有可能在将来获得超过投人价值量的增值收益。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一定时期内总是存在着大量未用于现实消费的资金。姑且不论这些资金闲置所造成的严重的社会资源浪费,仅从其潜在的获利能力不能实现来说,也是十分可惜的。当然,这些闲置资金可以以银行存款的方式获得储蓄利息,但就价值增值目标的多样化而言,仅通过银行储蓄方式显然是不能予以全面满足的。例如,银行储蓄利率相对来说总是单一的,且通常是固定不变的,由此获利水平是有限的;当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实际利率甚至可能是负的。此外,各类经济主体当然也可以选择实物投资方式来实现价值增值,但在许多情况下,市场上可能缺乏前景乐观的投资方向(经济衰退时期的情形就是如此),况且许多经济主体特别是个人的闲置货币持有量数目不大,这些分散、零星的闲置资金在缺乏有效的集中机制的背景下,也不可能按规模经济的要求进行实物投资。显然,要使这部分资金能够充分地流通周转,发挥其价值增值作用,就需要在银行存款和实物投资之外设置其他具有补充意义的投资渠道,而证券投资正是这样的投资渠道。它可以在社会资金相对充裕,而储蓄利率等其他获利渠道的收益水平不理想,实物投资又缺乏有吸引力的方向或不能被普遍采用时,为某些不能或不会自愿介人储蓄及实物投资领域的货币资金提供投资获利途径,以满足闲置货币资金的价值增值要求,从而使社会总收人水平有效提高。
(二)支撑社会融资
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宏观意义上说,证券投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它能起到支撑社会融资的作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任何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正常运转,都会经常性地面临融资要求。企业要求得以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拓展经营领域,提高竞争能力,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投资,而投资的前提是有效的、规模化的社会化融资。不仅是企业,作为全社会组织者与管理者的国家(包括各级政府),要有效地履行其职能,总是会面对巨大的资金需求,而这仅靠国家的常规性收人(税收)是不够的,由此需要不断地向社会融资。社会化融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在证券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例如股份制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发行公司股票和各种公司债券,各级政府在证券市场上发行各种公债券等。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发行有价证券的前提是,在这一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证券投资者,或者说是证券投资行为的普遍化。很简单,如果没有人作为原始证券的认购者,没有证券发行市场上活跃的投资活动,有价证券的发行就无法实现。不仅如此,有价证券发行后还必须实现流通,即能够自由地、无限次地进行流通转让,否则就会使原始认购者面临巨大的持有风险,从而使其发行活动难以维系,而这又要求存在大量的对已流通有价证券的投资行为。换言之,没有相对普遍的、持续性的证券投资活动,就没有进行持续性证券发行这类融资活动的基础条件。因此,尽管证券投资者的行为本身只是为了追逐个体的获利目标,客观上却起着支撑社会融资的重要作用。
(三)化解供求压力,穗定经济运行
证券投资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本身也是一种资金运动过程。我们知道,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中总是会存在一定的闲置资金,当缺乏实物投资方向时,这部分资金常常会转化为消费资金。在经济具有短缺特征或存在结构性供给缺陷时,其结果便会构成某种程度的消费压力,甚至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而通过证券市场引导这部分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则可以有效地缓解消费需求压力。同时,在二级市场上流动的社会资金,也有助于在实物投资规模膨胀时压缩其需求。此外,证券投资对社会融资的支撑作用不仅体现在扩大融资数量上,也体现在通过这种公众选择过程促进优化融资结构上,由此就可以有效地促进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功能,其结果将有助于扩大产业规模,改善产业结构,从而大大提高社会供给能力,释放供给不足或结构扭曲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行造成的压力。反过来说,在市场需求相对不足,失业率提高,经济出现衰退,同时人们储蓄意识过强时,通过鼓励证券投资,并采取某些政策保护投资者,活跃证券市场上的投资交易活动,一方面可以使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比例大幅度提高,直接带动投资需求,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获利水平,并使这种获利部分地转化为可用作消费的现实支出,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扩张消费需求,最终起到缓解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