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金钱堆砌起来的”,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简单地说,投人股市的钱愈多,就愈能制造行情的热络。政府节节开放外资比率,除了经济自由化的考虑外,也有部分因素是为了因应市场股票档数愈来愈多之后可能出现的资金缺口。
中央银行持续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持续调降存款准备率,这个结果,就是资金浮滥。对银行来说,资金浮滥后,只能低利贷出资金,造成腐蚀获利的结果,但企业会因借贷成本降低而增加获利。但有时的实际情况是:本地银行纷纷挂出低利率牌告.300万元以上定存一个月期大额牌告只在4% 左右,而原本缺乏资金的外商银行,也有部分挂出一个月期仅3%的,般定存牌告。这无异于变相的拒绝存款。同时,原本应当拓展的授信业务,也因受公司业绩不明朗的影响,不敢对企业增加放款。
撇开高深的财经理论,一般投资人如果警觉到将钱放在银行里生利息,不但所得有限,甚至还有跟不上通货膨胀速度的优虑时,便自然会另觅投资管道,而最佳的投资管道自然就是股票。同时,低利率造成银行获利缩减,所以除了传统放款业务外,也必须施行加强投资票券、股票等方法。当股市正处于多头市场,各大型银行就提高股票投资额度,借以提高资金效益。以三商银为例,持有的股票金额人约在50亿一100亿元之间;即使在最近股市陷人盘整时调节持股.也还持有金额约40亿一 80亿元之间的股票。投资人无不希望这些热钱投人股市,能造成所谓的.‘资金行情”。
但资金行情是否成真?或只是海市云楼?还必须要整体基本而来配合。就货币学理论来说,资金宽松,利率降低,会提高企业投资意愿并增加获利。但即使有获利压力,因为对地雷效应犹有余悸,银行对企业贷款仍然是如履薄冰。而提高企业投资意愿也不能单凭低利率。以日本为例,利率很低,但投资意愿并未因之高涨。所以.惟有企业能够菩用宽松货币政策来制造盈余成长,使基本面好转,资金行情才能长久,而不至于只是短期题材而已。